晶体学资料室

服务查询

物理诺贝尔奖

1937-CJ戴维逊

编辑:本站 点击: 来源:网上搜集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6日

1937   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

C.J.戴维逊(Clinton Joseph Davisson)是美国物理学家,电子衍射的实验发现者之一。1881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布卢明顿,1958年2月1日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逝世,卒年77岁。
    戴维逊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位画家,母亲是个教师。1902年,戴维逊由布卢明顿高中毕业后,由于密立根的影响而进入芝加哥大学。第二年辍学,暂时到柏图大学担任助教。    1905年,他转到普林斯顿大学担负部分教学工作,并在欧文·里查逊(O·RiChardson)、詹姆斯·琼斯(J·Jeans)和亚当斯(E·P·Adams)指导下学习物理。1908年,戴维逊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埋学士学位,1911年以题为《碱士金属盐类正离子的热发射》的学位论文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11年8月他与里查逊的妹妹夏洛特·萨拉·里查逊结婚,同年夏天,卡内基理工学院任命他为物理学助理教授。1917年战争时期他离开卡内基理工学院,到西部电力公司实验室(现在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系统,参加一项军用电通讯的设计。战后他留在西部电力公司实验室工作。1925年以后他成为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在这里,他得到了能以全部时间用于基础研究的保证。
    在西部电力公司,戴维逊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不同领域:热离子学和金属在电子轰击下的电子发射。在热离于学中,他的最重要的实验之一是,关于金属功函数的测量。测量的结果认为,金属中的传导电子几乎没有正常的热能。戴维逊对次级电于发射的兴趣始于1919年他与康斯曼(C·H·Kunsman)一起所作的实验,他们偶然地发现镍晶体在电子轰击下发射的一些次级电子跟初级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于是对这些次级电子的角分布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它有两个最大的值。1920年,他们用不同的金属重复这些实验,并且想从理论上解释这些实验,但是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1925年4月,戴维逊对电子散射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当时,他的靶被一个液体——空气瓶的偶然爆炸强烈地氧化了,于是他用延长加热来使靶得到清净,随即发现次级电子的角分布完全改变,显示出强烈地依赖于晶体的取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3号科方孵化器大楼2310室微构分析测试中心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 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 北京北达燕园微构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