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学资料室

服务查询

物理诺贝尔奖

1992-乔治·夏帕克

编辑:本站 点击: 来源:网上搜集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6日

1992    对高能物理中和粒子探测器的发明和发展,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

乔治·夏帕克(Georges Charpak,1924—)(法国)
    夏帕克1924年8月1日出生于波兰,后移居法国,1946年成为法国公民,从1948年到1959年他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学习和工作,1955年在巴黎法兰西学院获博士学位。他从1959年以后一直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从1984年起,还担任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约里奥-居里教授。夏帕克是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1985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89年获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60年代初夏帕克参加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实验,例如μ子磁矩的精确测量和利用π介子进行核结构的实验研究。同时,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对粒子物理实验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型粒子探测器的探索上。他曾经研究过好几种新型的火花室,火花室的特点是不必用照相方法,而是利用电流分配和脉冲延迟技术读出粒子的信号。粒子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发生在1968年,这一年夏帕克首次提出多丝正比室的研究成果。70年代后,夏帕克和他的合作者进一步把多丝正比室发展成为具有更高径迹定位精度的漂移室。这些新型的粒子探测器性能大大超过了以往各种探测器,使实验粒子物理学迅速改变了面貌。所以可以说,夏帕克发明多丝正比室是粒子探测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1979年到1989年,夏帕克和他的同事们成果累累,不断有新的发明,特别是一种所谓的多步雪崩室,可用于光子探测和离子辐射成像。夏帕克已于1991年退休,但他仍经常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其它高能物理实验中心访问,指导工作。作为粒子探测器大师,他在同行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3号科方孵化器大楼2310室微构分析测试中心
服务热线:4000064028   E-mail: 4000064028@labpku.com
版权所有 北京北达燕园微构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7号-1) 技术支持:讯搜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