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

发布时间:2014-08-16   来源: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此次展览北京展区有哪些亮点?

闫傲霜:在这次展览中,北京展区所展示的45个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案例,是北京市科委以“四促”机制(促联合、促对接、促转化、促市场)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协调机制、上下游产业链条联动机制和市场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按照项目的分类,展览设计了“一条主线、三大板块”来展示。“一条主线”主要展示的是北京技术市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况。“三大板块”是指“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发展协同”,通过三个协同来展示北京市科委在京津冀科技合作中的探索、实践和成效。

红星奖作为此次展出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观众,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它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闫傲霜:中国设计红星奖自2006年创办以来,企业的参评数量大幅度提升,已经达到了80%,特别是龙头企业,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更是争当设计创新的领头羊。2014年共有20个国家的近1600家企业的6000多件产品报名参评,继续超过德国红点奖4800余件的征集数量,成为全球首个年参评数量突破6000件的设计奖项。红星奖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奖,已经成为北京市科委在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长期工作抓手。

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京是如何定位的?

闫傲霜: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考察,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北京市坚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认识和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首都发展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与科技部联合实施“首都蓝天行动”,制定出台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发布《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充分利用市政府专家咨询委、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专家资源开展研讨,努力担当好“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产业增长极、创新创业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五种责任,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如何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闫傲霜: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科技部门,我们要用协同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首都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努力做好“四促”,一是“促联合”,支持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创制,共同申请项目,联合建设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二是“促对接”,发挥中关村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北京创新主体在天津和河北建设科技孵化器、研发和产业基地,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三是“促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和推广普及,加强科技创新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的支撑力度。四是“促市场”,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促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技术市场、产业技术联盟、科技创新人才、信息服务等创新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首都科技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近期,京津冀一体化有什么新的进展?

闫傲霜:近期,京津冀三地联合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征集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技术产品,共收到220余项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技术和产品;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33.2%上升为36.4%,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PM2.5平均浓度下降13.0%、PM10下降9.8%,改善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2%。同时,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还签署了《共同推动京津冀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以及联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今年5月,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院正式开园。7月31日,北京市和河北省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协议》、《共同推进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等7份协议,共同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内容分享】

点击右上角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往期内容】

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