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网站开设了“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
这是继2008年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来,国家层面就防治“白色污染”采取的进一步举措。
往事不要再提?可是说到“限塑令”,就不得不提!
发布时间:2018-01-16 来源:环保在线
“限塑令”颁布于2007年12月31日,在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起初,“限塑令”确实引发了消费者的震动,这意味着那个在各种消费场合使用免费塑料袋的习惯不得不随之改变。
然而,近几年,“限塑令”的实施效果一直在社会上饱受争议,甚至有声音指出,“限塑令”早已变成一纸空文。买菜大量使用免费塑料袋等老问题仍在继续,而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也给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带来了新的困扰。
“限塑令”的出台当真没有成效?中国环保在线认为,“限塑令”并非全然没有效果,一纸空文、名存实亡等说法有些过于夸张,经过了近10年的执行,“限塑令”已取得不容小觑的成绩。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
而且,除了环境效应,“限塑令”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自带购物用具现象增多;部分地区开始一些积极的探索,并开展与白色垃圾的持续较量。
如今,“限塑令”的式微,暴露出政策设计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问题,新业态要求“限塑令”要与时俱进,需不断进行调整。如果继续按照原有措施进行管理,难免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当然,调整“限塑令”并不是简单地扩大其适用范围,而是在吸取实施10年间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之上,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该限则限,能禁则禁,以期最终实现“限白”的初衷。
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王洪涛认为,治理白色污染离不开政策、民众的支持,说到底还是要倡导“绿色生活”,大家外出购物尽量自带环保购物袋,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费,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助力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