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亮:与景色互动,让旅行尝鲜

发布时间:2014-02-12   来源: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陈冬亮有很多头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中国设计红星奖执行主席、国家教育部设计类教指导委员……在查阅他的资料时我就在揣测,什么样的人能同时扮演着如此多的角色?之后,我在2013中国设计红星奖颁奖典礼上第一次见到了他,当天多家媒体紧密的采访和拍摄行程虽然让采访草草结束,但也让我见识到了这个男人干练果敢的一面;第二次采访约在他位于北三环的办公室,在轻松的氛围中,见闻和经历丰富的他从自己在日本的工作经历开始,一直讲到在非洲草原目睹的狮群狩猎,从下午一直到华灯初上,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反而让我对面前的这个人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北京人在日本 
       陈冬亮年轻时曾在日本工作学习过两年,说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他觉得那真的不是短短一两个小时的采访能够说得清的:“记得早些时候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上海人在东京》,我看完之后觉得剧本还没有我们在日本生活的故事精彩!”虽然只是一句玩笑,但是看得出,陈冬亮在日本经历了太多的故事。
       当时陈冬亮作为团长,带领一队研修生去日本工作学习。作为团长,团员的衣食住行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回忆说:“我们当时住在东京和筑波之间的茨城县,最开始的几天,大家心里充满了对新环境的新鲜感,但是所有人热乎劲儿也就保持了三四天,之后就是对于各种文化和生活差异的艰难适应期。当时的很多团员都动手画了一张时间表,每过一天就在表上的格子里涂上颜色,大家都想着这两个表的颜色涂满了,就能回家了。”
       除了心理方面的孤独寂寞,吃住方面的问题也让陈冬亮头疼:“为了节省伙食费,大家都不舍得吃米、蔬菜和水果,经常天天都是吃面食,饮食非常单调。其次,中国人的烹饪习惯是以煎炒烹炸为主,但日本人则以冷食和煮食为主,锅是用平底锅,炉灶的火力也不够旺。所以,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那么多的大男人守着几个微弱的炉火排队等着做饭,很容易产生矛盾。”此时作为团长的陈冬亮,果断放弃了日方为他提供的住宿单独公寓的建议,提出用这份预算将团员的食堂扩大,把煤气灶增加一倍。后来他还带团员们去横滨的中华街采购中式炒锅,大大改善了团员的基本生活。
      “管理这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可不容易啊,团员里的臭脾气、直性子不少,但是我就是专喜欢搞定这种‘刺儿头’!面对上**的上班、工资、劳资纠纷安排,所有的一切必须独立学会面对和平衡。”说到这里,陈冬亮忽然话题一转向记者问道:“我的管理方式和性格和我的吉祥物有关,你一定猜不到是什么!”记者一下就被问懵了,脑海里顿时闪过有关生肖、星座等等的一系列画面……陈冬亮看了看记者,狡黠地说道:“是鳄鱼!鳄鱼有非常强的耐力,静如止水、动如闪电,鳄鱼在进食的时候咬住一块肉之后,通过身体的旋转将其撕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绝不撒嘴,而这种开始做一件事之后,不撒嘴不放松的劲头是我喜欢的,所以无论多难攻克的人和事我都相信自己能解决。”
      享受驻足的乐趣
       从日本结束学习归国后,陈冬亮于1995年领命成立了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由于工作原因,他到过很多国家交流学习。他告诉记者,最早出国旅游的时候,他和很多国人一样,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地走景点。“有一次我在德国海德堡前合影,后来回国之后一看照片,突然发现我很久之前在同样的位置照过同样的一张相,但我自己居然都不记得!这就说明了走马观花的旅程根本没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任何痕迹。现在我再去旅行,例如再看到一个建筑或艺术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再是拍照或合影留念,而是想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可能还会在旅程结束之后,再找相关的书籍来梳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回味的乐趣。”
       陈冬亮认为去到一个地方旅游,更多的感触不在于山水景致,更多的是一种当时当刻的情。“你为了什么而到这个地方?和谁在一起?获得了什么感触?我认为和景色产生的这种互动才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我记得我1982年在上海完成毕业设计之后,和几个同学坐火车直奔杭州,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钱,为了一碗茶大家怎么分着喝,一碗阳春面怎么分着吃而嬉笑吵闹。之后再去多少次,也不会再有当时的那种情感。只有让鲜活的生命注入到景致当中,你才会对你旅游的地方有深刻的感触。”
       陈冬亮告诉记者,驻足,是他现在最喜欢的旅行体验,在陌生的城市,找一家餐厅或咖啡馆,在阳光下喝一杯饮料,坐看大街上的人来人往,然后无所事事地散散步,去艺术馆逛一逛……他认为这样远比在名胜古迹前照相有趣得多。
      喜欢有人情味的设计
       因为工作,陈冬亮有了许多行走世界各地的机会;也是因为这份工作,陈冬亮的行走多了几份深刻,让他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当地文化。陈冬亮在2009年和意大利著名的阿莱西设计梦工厂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利用他们近百年的梦工厂平台邀请中国设计师参与设计。“产品会打上‘阿莱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字样,包括产品的名称和设计师的名字。通过中国的原创设计、通过意大利的梦工厂、通过他的销售渠道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
       陈冬亮告诉记者:“阿莱西的工程师几乎从来不跟设计师说‘不’,设计师设计出什么,工程师就尽量满足,这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在和阿莱西的合作中认识了一位为阿莱西担任了30多年设计总监的老先生,当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和他进行第一次设计草稿的沟通之后,第二次见面,他就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进行修改,这带给我们极大的触动。可惜现在中国的很多设计还处在妥协的阶段,需要更多考虑成本和批量生产的结合,而和阿莱西的合作,则更向艺术性的层面接近。”
      “阿莱西的很多设计品创意来源都很有趣,比如灵感来源于母亲洗衣服的原理的咖啡壶,为吸引心上人而设计的茶具套组,为歌颂女友的天真与性感姿态的开瓶器,为追忆童年家门口的渡船鸣笛声的会唱歌的开水壶……他们所设计出的用具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用具,而是试图展现人类追求的‘如诗般生活’的理念。”陈冬亮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本身是带着故事的。“例如瑞士的万国表,它的广告语就是‘一个男人可以不懂怎样使用这块表,但是不可不拥有如此复杂的一块表。’这时拥有这样一块表已经不是为了它的复杂功能,它对男人来说是一种骄傲的感情,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就像阿莱西的产品,一个杯子、一个水壶都包含着设计师自己的故事,它们是连接了人类内心深处和想象力的纽带,让人们意识到富于创意和有趣的设计可以改变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和阿莱西的合作,能够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有益的改变。”
      “我最喜欢的是我没去过的地方”
       在采访的最后,我询问陈冬亮是否有哪个国家是他最喜欢的,出乎意料,他很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虽然去过很多国家,但是我没有最喜欢的地方,我最喜欢的永远是我没去过的地方,我喜欢的永远是下一个地方。”说到这里,陈冬亮打了个比方:“上大学时我的爆发力和技巧运动成绩都不错,但一说到长跑就头疼,因为我觉得长跑很枯燥,除了马拉松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跑圈;上班之后我延续了这种风格,最不喜欢待在流水线类的工作岗位上。这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我不喜欢枯燥、无味、重复和单调,所以旅游也一样,去过的地方我就不愿意再去。我喜欢不断去新的地方,开拓自己的眼界,遇到没遇过的人、事、物。”
       陈冬亮告诉记者:“去的地方越多,越会觉得这世界真的太小了。例如我们开着越野车到非洲的动物保护区游览,我本以为那应该是一种一望无际的壮美景象,但实际却让我有种动物园的感觉。广阔的草原上越野车比狮子还多。”陈冬亮说他最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人们都说人是万物之灵,但是他却觉得,动物的智慧才是人类不可解读的。通过观看动物的生活,能让他安静下来解读人生,能让他思考很多事情的本源,让自己回归乐观的心态。
      “那么当你退休了,不再需要拼搏奋斗,想要在哪里定居呢?”记者问道。陈冬亮笑了笑回答说:“我心不在外,哪个国家也不如自己现在扎根的中国,这就好像是一个不是选择的选择。你在一个国家土生土长,不论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终究会选择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