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反而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发布时间:2018-01-19   来源:企事业环保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企事业环保


小提示:欢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保智收藏了新司法解释等,可以查阅环评分类。

 危废处置去向不好找?超低排放和脱硫废水零排放太贵?VOCs治理咋弄?高浓废水咋处理?环评手续繁琐?请加微信eprens.特别急的,可以直接联系电话18268767761


案 件 摘 要

案例名称

肇庆市高要区翔晖铝业加工厂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三同时”制度

主要违法行为

年加工1万吨铝型材及制品建设项目未经验收合格,擅自投入生产

违法企业所属行业

铝型材表面处理行业

执法情况

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在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1万吨铝型材及制品建设项目的验收手续;

罚款:处以20万元行政处罚


案例回顾

2017年10月12日

肇庆市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依法对肇庆市高要区翔晖铝业加工厂(以下简称“翔晖铝业加工厂”)进行检查,发现该厂1万吨铝型材及制品建设项目于2015年5月11日经肇庆市环境保护局审批,但至检查时该项目还没有通过环保验收。

经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了解到翔晖铝业加工厂投资人对一直未向环保部门提交验收申请的原因是:试生产一段时候后发现原设计的废气治理设施与环保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于是重新设计改造,等设施完善以及2017年10月1日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管理条例》实施后,找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签合同自行组织验收。

2017年10月23日

市环境保护局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肇环违改字〔2017〕151号),责令翔晖铝业加工厂在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1万吨铝型材及制品建设项目的验收手续。

2017113

市环境保护局作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肇环听告字〔201766号),翔晖铝业加工厂20171120日向市环境保护局提出陈述申辩,以试生产期间得到肇庆市高要区环保局的允许和已经找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验收为由,希望撤销该《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市环境保护局认为,翔晖铝业加工厂在检查当天未能提供高要区环保局允许其试生产的相关证据,且试生产期限已超过一年,不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要求,申辩理由不足,故不予采纳

20171211

环境保护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肇环字〔2017184),对翔晖铝业加工厂处以20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

违反的法律

本案中翔晖铝业加工厂的行为违反了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规定。


处罚的依据

根据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的规定,市环境保护局对翔晖铝业加工厂处以20万元的行政处罚。


本案的启示

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条例》一是删除了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将环评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将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由环保部门验收改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二是简化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事项和流程,删除建设项目投产前试生产、行业预审等审批前置条件、环评审批文件作为投资项目审批、工商执照前置条件等规定。三是加大处罚力度,明确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予以处罚。新增对未落实环保对策措施、环保投资概算或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处罚,规定了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严厉打击对环保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使用、在验收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有违法行为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逾期不改的,加重罚款数额,提升至“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并将原来仅对建设单位“单罚”改为同时对建设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双罚”,还规定了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或关闭等法律责任。新增了对技术评估机构违法收费的处罚,处以退还违法所得以及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新增了信用惩戒,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将建设项目有关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


本案中,翔晖铝业加工厂一方面拖延了1万吨铝型材及制品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时间,另一方面又想等着新修订的《条例》实施后自行组织验收。然而,等来新修订的《条例》实施的同时,也等来了执法人员的检查和更加严厉的处罚。


以往,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容易被钻空子,企业违法成本偏低。近几年,国家健全立法,不断对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新的环保法律法规,企业不仅仅是要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守法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应该试图钻空子,投机取巧反而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绿色肇庆编辑部







声明: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不妥,请联系删除。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企事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