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关于科创中心建设,市领导这样说
发布时间:2018-01-26 来源: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
科创中心建设!
两会上,
市领导都是怎样说的呢……
好奇呀?
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蔡奇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月25日,市委书记蔡奇代表来到海淀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蔡奇说,从疏解功能谋发展背景看,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看,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动力源泉。从北京自身禀赋看,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是首都发展优势所在、依托所在。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蔡奇指出,北京的创新发展是从中关村出发的,要把中关村这面“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是主平台,而这当中,中关村科学城历史积淀最深、内生动力最强、基础条件最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聚焦中关村科学城,重点是聚焦功能定位、聚焦创新主体、聚焦先行先试、聚焦创新要素。要抓紧做好规划,打造科技创新走廊。要搭建更多对接合作平台,把中关村建成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中关村因改革而生,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将改革进行到底。
蔡奇强调,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一直以来都是全市创新发展的标杆,要以更大的担当精神,继续当好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新面貌迎接新时代,以新作为展示新气象。
陈吉宁
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1月24日,代市长陈吉宁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央地协同推进重大科技任务。建设好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承接“航空发动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在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基础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
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升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和一批示范工程项目。落实高精尖产业用地用房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人才引进、外资开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全市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园区产业向主导产业集聚、主导产业向创新型企业集聚。
建立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层次对接机制,做好科技成果在京落地承接服务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多方资源更多投向基础研究和战略硬技术。支持高校与研发机构建设联合创新平台、协同创新研究院。扩大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创新券和开放实验室服务范围和领域。建设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鼓励企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增强北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李伟
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
1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代表到朝阳区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的分团审议。
他说,过去五年,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转型发展有三个“坚定不移”。
一是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没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没有基层干部的努力,这些工作就难以完成”。
二是稳中求进坚定不移。李伟说,近年来北京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再把追求GDP的高增长作为目标,而是着眼于北京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不是最高,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不仅是稳中有进,而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三是保障民生坚定不移。李伟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人大和市政府发挥各自优势,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吉林
结合城市功能定位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1月24日下午,市政协主席吉林代表到海淀团参加审议。
吉林在发言时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为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指明了方向,推动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转变思想观念,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方法转型,做到国家需要我们有什么样的发展、人民群众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就推动什么样的发展。
吉林指出,科技创新是北京发展的第一动力。海淀区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发挥首都人才优势,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抓住源源不断的原始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阴和俊
原始创新依靠一流人才
1月24日下午,副市长阴和俊参加小组分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关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问题时表示,未来北京将抓住“全球影响力”关键词,依靠一流的人才来实现。
阴和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多次视察,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几大关键词,第一个就是‘全球影响力’,再一个是‘科创中心’、‘加大建设’。作为拥有全国最好科技资源的北京,科技创新责任理应由北京来担。”
阴和俊称,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要做的是上游工作,主要包括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变革、加大成果转化工作。
“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的建设”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过程中也是备受代表们关注。针对北京要建什么样的科学城、什么是高水平科学城的表征等问题,阴和俊表示:“有一流的大学,当然必须是国际的;有一流的研究机构,当然必须是国际的;一流的企业,当然也必须是国际的。”
对于科学城的建设问题,阴和俊用三个“一流”和三个“必须国际的”作为总结,称“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就要做最好的,向全世界最好的国家看齐”。他举例表示,中关村科学城的引领作用,正因为聚集了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一流大学,又有一批又一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67家,在全球仅次于硅谷。
至于科学城的表征,阴和俊则指出根本是需要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要靠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环境则是政府的责任,需要政府推进。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内容编辑:北京科技政策法规宣讲团
1361133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