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创新发展“众力量”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7-04-27   来源: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

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林克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艺文,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闫仲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郭广生,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出席。阴和俊同志主持会议。


2016年,共有180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3项。其中,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技术创新成果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果显著;民生领域科技成果全民共享;重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带动医疗水平提升,这些获奖成果展现了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的创新优势,为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


蔡奇在大会上讲话,他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我们深入落实“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好疏解功能谋发展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产生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比如,首个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计算器、首个5G大规模天线设备研制成功,首个3D 打印颈椎人工椎体植入材料获批上市,等等。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8项区域改革任务已实施7项,我市的87项改革措施已落地过半,与中央单位共同推动的70余项改革进展顺利。落实了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项政策,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许可的办理数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28条改革举措,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三是协同创新加快推进

对全国创新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超过一半流向了其他省区市,技术输出覆盖到全国350多个城市。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丰硕,截至目前,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近6000家,输出技术合同3800余项,成交额超过154亿元。

2017年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启步之年,要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科研院所、高校、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以重大项目和科学工程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要加快建设“三城一区”

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具有全局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意义。要集中力量抓好“三城一区”,让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基础好,要进一步“聚焦”,抓好优化提升。按照新编制的总规,尽早拿出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功能和总体布局的方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强化中关村科学城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怀柔科学城重点是抓突破,抓紧出台怀柔科学城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推进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开工建设。未来科学城要搞活,打开院墙搞科研,重点在提高创新活力和效率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一区”重点抓成果转化,亦庄、顺义区等要发挥产业化、工程化的优势,加强与三大科学城对接,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二是要积极对接重大科技计划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在京科研院所、高校、央企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我们要切实做好服务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抓好原始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今年是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收关之年,要抓紧推动相关成果的示范应用,为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进中关村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应急救援等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


三是要持续深化全面创新改革

充分释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要像科研攻关一样,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比如,如何放活科研人员创造力,如何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如何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服务保障,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政策、做好工作。要用好中关村这块改革试验田,在科研人员聘用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一轮的先行先试。同时,要落实好我市已有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研人员绩效支出激励等创新政策,努力推进在央属高校院所和企业适用,激发创新资源活力。


四是要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过去一年,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4+N”功能承接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钢铁联盟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机构已经成立,在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了多项联合攻关。下一步,要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完善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等机制,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与技术转移转让绿色通道,为创新资源和要素在三地之间流动创造更好的条件。总结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经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开展各项经济技术合作,将科技创新园区链延伸到雄安新区。


五是要全力推进今年各项任务落地实施

目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4月上旬,我们印发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对今年重点实施的215个任务和项目进行了分解。目前,各项任务进展顺利,99%都已启动。下一步,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要求,抓紧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质量,也要抓进度,做到月滚动、季督查、年底要交账。特别是“三城一区”、“一处七办”,作为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要跑表计时,到点考核,半年之际要集中检查一次。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是科技部门一家的事情,这是首都的核心功能,是战略重点,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责任、都有任务,都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林克庆宣读了北京市政府《关于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会上,有关领导向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代表获奖人员发言。

出席大会的还有,各区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部分高校院所、市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负责同志,以及获奖单位代表和个人。


版权声明

本文由“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原创。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否则一律举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