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红星奖带动首都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15-12-04 来源: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
(《中国科学报》2015年12月4日 第7版)(记者:郑金武)今年,中国设计红星奖已走过十个年头。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其对首都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
搭建平台打造产业发展高速路
作为推广和传播好设计的平台,红星奖对创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保持着敏锐的嗅觉。2006年至尊金奖评选出的联想集团全球第一款家庭数字娱乐中心开启了数字家庭产品的新时代;另一项至尊金奖海尔全球U-HOME成套家电代表了智慧家电的发展方向。2011年CRH380A型机车首次荣获至尊金奖后,中国高铁持续获奖,红星奖伴随中国高铁迎来了大踏步的发展,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红星奖通过表彰以高铁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品,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设计能力的提升及中国制造的进步,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2015年多款机器人、无人机的参评获奖也昭示了“互联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从2007年始,红星奖每年受邀代表中国设计赴韩国,与红点、IF、G-mark、IDEA等共同参加世界优秀设计联展,2010年受邀亮相米兰国际设计周,2014年成为全球第一个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全球设计奖项。红星奖前后共举办了13站国外巡展,很多参观者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设计所蕴含的创造力。红星奖所凝聚的创新活力,也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15年,红星奖坚持传播好设计,在国内29个地市共举办近130场巡展,参观人数达到300万人、参展企业累计超过4000家次。通过国内外巡展,红星奖获得了全国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的认可。广东、武汉、青岛、宿迁等各地政府及协会与红星奖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当地优秀企业和产品参评,树立创新典范。
“未来,我们希望将红星奖打造成为一个中国好设计的首发、交流平台。这样帮助更多的好设计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真正融入产业的大发展之中。同时,也可以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企业,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设计公司和设计人才。”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希望红星奖的品牌和智力、渠道等资源实现对外辐射,带动地方产业升级、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设计产业迎来新机遇
在京津冀地区,工业设计曾经只作为北京的“专属”而存在,河北、天津鲜有这一类公司及需求存在。如今,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以前,津冀是一个巨大的、难以开发的市场。现在,伴随交通便利度的提升、‘互联网+’的兴起、京津冀战略的发布……京津冀的工业设计蓝海正在显现。”北京智加问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伟的一番感受正是京津冀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与生产性行业的地理分布、历史特定条件和发展环境密切关联。”红星奖委员会执行主席、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说到,北京非常适宜设计研发企业的发展,而河北、天津则可以在生产制造环节发力,形成良好的三地互动,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在北京设计研发、在天津测试熟化、在河北生产,最终服务京津冀以及更多区域……工业设计的京津冀图谱正在悄然成型。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中国的动车、城际列车,国产网络机顶盒、手机等产品已随“现代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大到高铁、小到手机,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已经越来越得到“一带一路”上各国的欢迎与接纳。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不同文化交流交融,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相知相亲,我们看到出自中国的“好设计”正在帮助一些国家实现稳步发展,不断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
十年,中国设计红星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设计的力量。未来,红星奖还将秉承以人为本、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与广大社会资源建立合作,服务企业、做大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北京市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