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危废处置设施“全覆盖” ——四川省环保厅土壤处处长康宁
发布时间:2017-12-22 来源:危险废物处置平台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危险品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无忧固废网
支持单位: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 国家安全监督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 媒体支持:中国危险品网
2018 年 1 月 19-21日 地点:北京
危险废物运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联系人靳艳云 17710648515
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或直接在线报名
把脉当前形势 力争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危废安全处置能力
目前,四川省综合处置能力达9.36万吨。四川工业结构偏重,化工、医药、有色、石化等行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多、数量大,随着环境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收集体系的不断健全,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需求将继续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此前,《四川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7~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已正式印发实施。未来5年,四川将按照《规划》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要立足当前、解决急需,科学布局、兼顾长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全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构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立足全省,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进行系统布局,规范引导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推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要考虑整体性,同时充分体现系统性。就“整体性”而言,对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进行布局,对社会源危险废物处置也做出了规定,并要求规划建设的集中处置中心,要涵盖社会源危险废物的处置类别。而“系统性”不仅仅对集中处置设施进行布局规划,也对前端各类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进行了谋划,并对末端设施的运行和监管提出了要求。
直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集中布局、就近处置,提供“兜底式”保障。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医疗机构近8万家,医疗废物面临收集、处置全覆盖难度大,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
针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缺口现状,按照《规划》提出的“适度超前”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经营活动,建设一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缓解当前处置压力,满足长远发展需要。
而处置能力不足也造成了长距离运输的风险突出。目前,川南、川东北、川西北区域均无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如果川东北和川西北地区的危险废物需要处置,需转移至成都、眉山、攀枝花。其中,运输距离就达到500公里~1000公里,大大增加了转运过程中运输风险和企业处置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要集中布局、就近处置。主要以市(州)为单位,建设一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为其辖区危险废物处置提供“兜底式”保障满足应急需求。每个市州都要建设一个集中处置点,基本解决辖区范围内的危险废物处置问题。但根据实际情况,对危废产量不大、距离较近的相邻市州,鼓励共同建设,比如内江和资阳。
未来如何实现目标 5年时间分两步走
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四川将在未来5年“分两步走”,最终实现到2020年危险废物新增能力40.5万吨/年、到2022年新增能力23.3万吨/年的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成都市(龙泉2期)、绵阳市、遂宁市、乐山市等前期工作较快,基础工作较为扎实的7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全面建成,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40.5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49.86万吨/年。
第二步到2022年,成都市(简阳)、泸州市、广安市、达州市、凉山州等6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全面建成,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23.3万吨/年,全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73.16万吨/年。
在加强处置设施建设方面,《规划》对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
《规划》明确,要加快实施内江市、甘孜州、阿坝州等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积极开展成都市等8个地级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扩能,推进江油市等7个县级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2020年全部建成投运后,新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7.23万吨/年。以中江县等9个百万人口以上县为重点,推进县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旺苍县、剑阁县、大英县等24个医疗废物产生量大或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增集中处置能力1.69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4.29万吨/年,其中新增能力8.92万吨/年。
此外,以德阳市、内江市、自贡市、绵阳市、广元市、达州市、泸州市为重点,有序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试点,因地制宜推进水泥行业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理危险废物,作为区域危险废物处置的有效补充。
提升综合利用能力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在加大处置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危险废物收贮运体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
首先,要提升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大力推进危险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显著提升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其次,要加强企业自建处置利用设施监管。逐步要求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园区和大型石化产业基地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鼓励自建的处置利用设施有富余能力的开展对外经营服务。
第三,要健全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体系。结合《全省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四川将以设市城市为重点,开展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贮运设施建设试点。完善各类含汞、镉、铅、镍等废电池及废药品、废含汞荧光灯、废含汞温度计及血压计等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贮运系统。到2022年,每个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生活源危险废物收集贮运系统示范项目。
同时,优先推进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处置需求较大区域试点,到2022年底,建成19个回收点,形成50万吨/年的收集能力。并不断完善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开展实验室废物分类收集、预处理和集中处置试点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手段和机制,最终构建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体系,建立危险废物应急处置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危险品专业委员会
中交协危专委字[2017]第07号
关于召开“首届危险废物运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工业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提高,危险废物的产生渠道和产生数量越来越大,危险废物运输的需求量也将迅速增加。然而,由于危险废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交通运输各环节成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意外的事故,也是非法倾倒高发的环节,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人民生命财产伤害。危险废物运输各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未实现数据的互联、共通等多种原因,造成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各相关部门间协同管理不顺畅、企业间各自为阵等问题,加大了危险废物管理的难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危险废物运输管理,促进危险废物运输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危险品专业委员会组织,定于2018年1月19-21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危险废物运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论坛将邀请危险废物主管部委的相关领导以及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利用等相关单位的专家、领导和业内知名人士,聚焦我国危险废物运输管理,共商互联网大数据条件下的危险废物循环利用和创新发展模式,为加强危险废物运输安全、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一、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1月19-21日(19日报到)
地点:北京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危险品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无忧固废网
支持单位: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家安全监督委员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
媒体支持:中国危险品网
三、论坛主题
聚焦危废运输安全共享大数据
四、会议内容
(一)首届危险废物运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1.危险废物运输政策解读
2.危险废物运输的“互联网+”模式
3.大数据与危险废物安全运输
4.危险废物运输的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理
5.危险废物运输新技术装备深度融合应用
(二)高峰对话:大数据助推危险废物运输安全
五、拟邀请嘉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委领导,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相关领导,以及交通运输和危险废物管理领域相关专家等。
六、参会对象
1.政府主管危险废物及其运输相关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及资深媒体人士;
2.危险废物监管、生产、经营、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相关企业领导、物流运输管理部负责人;
3.从事石油、化工、天然气、易爆品、剧毒品等产业的物流、运输、仓储企业负责人,相关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负责人;
4.广泛应用于危险废物运输物流领域的包装容器、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或解决方案提供商,重卡车辆及LNG汽车企业,物料搬运机械企业、装卸系统提供商;
5.相关咨询、科研单位的负责人。
七、企业服务
1.欢迎业内优秀企业参会,详情咨询会务组。
2.本次会议将遴选国内外优秀企业上台演讲(行业无不良记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输装备或管理系统等,不少于2个成功案例且稳定运行),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展示企业自主创新风采。企业自愿申请(一类装备或系统只选择一家),详情咨询会务组。
3.为更好地搭建供需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共设置30个左右的小展位,企业自愿申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或系统等),详情请咨询会务组。
4.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助请联系大会组委会商洽。
八、收费标准
A类参会(含会务、学习资料、场地、午餐)。
B类展位服务参展单位可免费2位参会名额。
注:无忧固废网会员企业参会享8折优惠,并有1个免费参会名额。
联系人:靳燕云
电 话:17710648515
邮 箱:jinyanyun@51gufei.com
网 址:www.51gufei.com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加微信
“阅读原文”进入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