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第1届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北大化学
2021年5月16日,第1届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化学所)的在站博士后组织承办。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席振峰院士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中科院化学所李永舫院士及北京大学张锦院士分别做大会报告,中科院化学所党委书记范青华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陈兴教授、副院长彭海琳教授出席论坛。国家研究中心在站博士后邵宇博士、潘琪博士、张彬博士和邵斌博士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大会报告和圆桌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等2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5200余人次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参加了论坛活动。
席振峰院士在开幕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博士后经历,鼓励更多的博士和博士后继续深造,毕业或出站后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李永舫院士是中科院化学所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他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和感受,以《科研感悟:干一行,爱一行;有机光伏:从跟随到引领》为题,总结出了“热爱、用心、努力、认真”的科学研究八字箴言,与现场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共勉。张锦院士做了《烯碳纤维的控制制备与应用探索研究》报告,阐述了纳米碳材料的魅力和优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碳烯纤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产业现状,为科研工作者如何将基础研究成功推向产业化提供了宝贵经验。陈兴、范青华分别为两位大会报告人颁发“第一届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大会报告”证书。
大会报告之后是具有特色的博士后职业生涯发展圆桌论坛环节,在学术和产业届深耕多年的三位院士、多位不同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和学者应邀出席,就大家最为关心的职业发展、就业现状等问题,与博士(后)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与人生感悟。
下午顺利举行了五个分子科学主题分会。分别以无机、能源与材料化学,纳米催化与绿色化学,有机化学及化学生物学,软物质组装与功能,和产学研为主题的五个分会同步进行。分会场邀请了多位业界知名青年学者、产业化领域专家等做了学术邀请报告。
1. 无机、能源与材料化学分会邀请到中科院化学所苏萌副研究员、苏州科技大学吴海涛博士以及中科院大连物化所齐海峰博士分别就纳米材料图案化、锂氧气二次电池、生物质还原胺化催化材料等方向做了精彩报告。
2. 纳米催化与绿色化学分会邀请到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乔波涛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康欣晨研究员和中科院精密测量院易先锋副研究员分别从单原子催化、离子液体溶液体系和固体核磁表征等领域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成果;邀请了清华大学陈晓博士、国科大许明权博士和电子科技大学付先彪博士与大家分享IDPC-STEM、低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技术在催化的应用。
3. 有机化学及化学生物学分会由北京大学罗佗平副教授、朱戎特聘研究员和刘君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及建立课题组和培养学生的心得体会。 4. 软物质组装与功能分会场邀请复旦大学李卫华教授、北京大学王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张绍东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董学会教授分别从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单分子液相电镜、外消旋体系、聚合物自组装等方向作了精彩报告。
5. 产学研分会由北京大学陈继涛教授,中科院化学所张军研究员、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梅新艺博士,清原农冠的陈宇博士以及烟台立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立君分别从能源产业、政策普及、数字化进程以及有机农业等方面给大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创业过程的点滴和经验。
各分会场学术交流和讨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踊跃发言、积极交流,纷纷表示不虚此行,获益良多。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75位博士后和研究生也通过口头报告和墙报的形式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次论坛通过全体参会人员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5位“最受欢迎墙报奖”获得者;并通过专家投票,评选出“最佳口头报告奖”8人。与会专家分别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论坛在颁奖结束后顺利闭幕。
第1届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从策划、宣传、筹备到举办均由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中科院化学所的在站博士后负责具体组织,期间得到了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后办公室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同时北京伊诺凯、蔻享学术等6家赞助商也为本次论坛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受到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为分子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合作平台,将有力促进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乃至全国分子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供稿: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组委会
摄影: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