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死亡!又是清理污水池中毒事故!如何防范?请看图文并茂讲解!

发布时间:2021-07-04   来源:企事业环保

永远免费查看文件!及时更新!请识别使用以下小程序

点击海报可放大海报

据海宁应急通报,7月3日15时许,海宁市马桥街道浙江迈基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停产期间进行废水收集池清理作业时发生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1名员工下池底进行清淤时吸入有害气体晕倒,另4名工友施救时相继中毒。事发后,公安、消防、应急管理、120急救等部门及社会救援组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截止目前,3人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死亡,2人还在救治。涉事企业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控制,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善后处置等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插播】永久免费看文件发公示环境局评选的优秀环评查看下载已亲测,可以查看下载

【优秀】危废项目报告书产业园(打捆项目)报告表

【优秀】电镀行业报告书【优秀】汽车行业报告书

【优秀】新药项目报告书环保管家服务详细方案一
环保管家服务详细方案二环保管家服务详细方案三
环评中碳排放核算及其影响评价章节报告表碳排放专项评价

警惕 !夏季历来有限空间事故多发


 春夏天气闷热潮湿,有毒有害气体更易积聚。加之天气炎热,一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摘下防护面罩等,这样的做法非常危险。

 在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后,一些监护、救援人员甚至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进入有限空间施救。

➢ 有学者通过总结10年来发生的47起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污水处理厂事故,发现每年的5月~9月是污水处理事故高发期。所以在这段时期,每个污水处理人员都必须格外提高警惕。


图:《我国污水处理厂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刘宁》


5~9月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68.1%,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6.7%,受伤人数占总受伤人数的79.3%。


虽然有限空间事故频发

但这些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关键是,掌握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


有统计表明

近年来

90%以上的有限空间较大事故

都存在以下问题

1、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在未通风、未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

2、事故伤害类型主要是中毒和窒息,导致事故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硫化氢、一氧化碳等。

3、事故发生呈现季节性特点,每年的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期。


盲目施救造成的事故扩大现象尤为严重


✎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是工贸企业的最大隐形杀手之一,而且它还极易被人们所忽视,十分危险!



✎有限空间常见有毒有害因素有哪些?

除了3种较为常见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沼气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外,还有淹溺、坠落、高温高湿、触电、固体掩埋等。

有限空间就是个大陷阱,表面上不引人注意,却杀机四伏!需要注意的是,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危害认识不到位,急于救人忽视防护措施,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如何预防有限空间事故?

需要严格遵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下面,我们通过5个事故案例重点说说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具体要求。


NO.1

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

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企业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典型事故


2015年1月14日21时20分,云南红河金珂糖业公司制炼车间副主任安排5名工人清洗糖浆箱。21时46分,1名工人进入糖浆箱,在弯腰准备作业时晕倒,现场人员发现后用对讲机呼叫,附近11名工人相继进行施救,最终导致4人死亡、2人中度中毒、6人轻度中毒。


案例分析


企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未执行作业审批制度,未提前进行有限空间风险辨识,未针对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事故要点


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要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对有限空间作业条件逐条进行安全确认。



NO.2

必须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企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有限空间作业几种常见的错误认识

一是没有闻到或看到任何危险,进入没问题

二是只探头进去看看,不是真的要进入

三是很快的进去看一下

四是都检查过了,没问题了,可以不用测试仪器

五是一旦发生什么事,可以屏住呼吸并逃离



典型事故


2016年2月17日,辽宁省海城市金羽耐火材料公司在点火试炉生产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由于风机故障,无法正常开启,造成一氧化碳通过送风管倒流至风机房。法人代表王明松与4名工人不知道会产生一氧化碳,未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直接进入风机房(约12平米左右)维修,并且风机房无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导致5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案例分析


对有限空间缺乏正确辨识。有限空间没有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事故要点


一氧化碳属于有毒气体,人员高浓度短时间接触,会致人死亡,并且与空气混合易爆炸,爆炸极限为12.5%—74.2%。




NO.3


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典型事故


2016年3月4日,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办狮井石灰销售部,4名工人在石灰窑顶部的操作台进行放料作业,被工友发现疑似吸入有毒气体晕倒。销售部负责人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组织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进入窑内救人,1名施救人员在施救过程中一度神志不清,幸而及时撤出脱离危险,4名工人经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案例分析


作业时,缺乏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作业期间,无防护监护措施。企业员工缺乏安全培训,对有限空间危险因素不清楚。


事故要点


企业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NO.4


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在废水池、污水池、发酵池

腌菜池、窨井、地沟等有限空间作业时

池、井、沟内积聚

或因作业扰动溢出的硫化氢有毒气体

将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甚至在数秒内致人死亡


企业员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

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掌握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

在未经过培训和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时

员工有权拒绝有限空间作业


典型事故


2015年3月18日,海南省儋州市蔚林橡胶公司组织进行橡胶废水池清洗作业,1名员工在废水池中作业时突然晕倒,其他2名员工和闻讯赶来的厂长先后下池救人,最终导致3人中毒死亡。


案例分析


企业对有限空间认识有误,认为敞开式的池子不属于有限空间,更不会导致人员中毒。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方面的安全培训,员工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未采取任何通风、检测、防护等措施盲目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事故要点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自然通风不良的空间,极易积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而导致中毒、火灾爆炸事故,或者由于氧含量不足而导致窒息事故发生。




NO.5

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

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避免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典型事故


2015年8月28日上午11时左右,湖南省常德市安乡众鑫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高温季节停产恢复生产准备过程中,1名工人在清理浆纸池内废料时中毒晕倒在池中,企业老板和其他7名工友见状相继进入池内施救而中毒,最终导致7人死亡、2人重伤。


案例分析


企业未对员工进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和应急救援知识进行安全培训,未在作业现场配置应急装备,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进入有限空间施救,导致施救人员伤亡。绝大多数有限空间事故都存在盲目施救导致人员伤亡扩大的情况。


事故要点


救援的原则,首先要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不能因为盲目救援而牺牲更多的人。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作业人员,这样做!                     


一、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确认有限空间内部安全后,再进入操作。同时要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连续监测。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穿戴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安全绳;当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仍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应使用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或钢瓶式空气呼吸器。



三、当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等情况下,应及时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四、监护者应坚守岗位,与作业者进行持续的沟通,全程进行持续监护,不得脱岗。








本期编辑:环保365(转载请注明来源)

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热线电话:18268767761

       为进一步提高全国环保管理人员环保从业人员和企业环保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现拟发布我会2021年7月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对象

1.  环评、环境监测、检测、咨询、运维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行业人员

2.  2013-2018任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发电行业/自备电厂碳排放管理人员;

3.  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纳入碳排放管控行业相关单位能源管理人员。

4.  各相关交易所从事碳交易综合业务、自营业务以及经纪服务类业务的会员单位从业人员;

5.  从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核查的咨询服务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节能服务公司相关人员。

6.  国家低碳试点省市、园区、社区及政府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管理人员。

7.  各生产性排污企业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行业人员

8.  环境科研机构、院校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行业人员

9.  各级环境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行业人员

10.  环保设备生产厂家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行业人员

11.  其他有意愿从事碳排放管理行业人员

二、证书颁发

1、参加完规定的线上培训课程,经考核合格后,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证书。

三、收费标准:见红头文件。

四、证书样式

五、报名及联系方式

1、请于报名截至日期至少一天前填写报名表。

2、需交近期免冠彩色证件照1寸2张,身份证复印件1份,学历证书或职称证书复印件1份。

3、报名联系方式:刘老师13552263487(同微信)

五、监督电话:李老师 15510623239

六、备注:请在汇款时备注“第*期**培训费(参加培训人员姓名)”多位人员参加则在括号内逐一填写参加人员姓名,例:第*期**培训费(张某某、王某某、李某某)。

七、附红头培训文件

红头文件1:碳排放管理员培训


红头文件2:环境管理工程师培训文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头文件3:固体废物管理工程师培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头文件4环保管家培训文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头文件5污水处理工程师培训文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以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