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丨即将成立一省级环保集团!

发布时间:2021-09-26   来源:危险废物处置平台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10月29-31(29日报到)  湖南*长沙

赞助、协办、发言、展位火热招募中

靳艳云   15340187079   18311153598 同微信

日前,云南发布《云南省“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规划提出,推动成立云南省环保产业集团。以云南省环保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整合省内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优势企业,支持环保产业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组建国有控股的环保产业集团。

重点内容如下:

四、主要任务

按照“优布局、强优势、补链条、上台阶”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培引产业主体,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提质增效环保服务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实现环保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一)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精准化、特色化、差别化发展道路,以市场需求大、工业基础好、科技人力资源集中的昆明、大理、曲靖、玉溪、楚雄、红河为重点,兼顾、带动和辐射全省其他州市,打造中引水工程流域节能环保产业经济带。其他州市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优势,集中力量和资源,实现单点突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和环保产业服务业。增强基础和共性技术的产业支撑能力,加速节能环保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的重点领域应用,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的产业格局。

推动昆明建设环保产业1 园3 基地。依托现有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昆明环保产业科创园,重点开展环保技术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成果转换、项目投资等业务。依托骨干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工业烟气处理、环境监测仪器等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打造高效节能内燃机、节能型变压器、特种泵、矿山机械等节能装备制造基地,创建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节能玻璃、节能环保面板、新型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制造基地。

推动大理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园。依托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理环保产业园,重点发展冶炼废渣、废弃家电、铅酸蓄电池、废旧橡胶轮胎、废弃农地膜回收利用产业,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和LED 照明产品制造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园区污染物综合治理水平和效能,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削减计划,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依托优势企业,重点发展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生产有机肥技术和生产线。

推动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曲靖重点发展高效储能装备、固体废物处理装备、水处理设备、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玉溪重点发展高效储能、节能变压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产业,楚雄、红河重点发展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低VOCs 含量涂料、新型建筑材料制造等产业。

推动其他州市加快发展当地特色环保产业。其他州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绿色建材、环保服务等产业。

(二)大力培育引进产业主体

以环保领军企业为主体、骨干企业为重点、中小企业为补充,第三方机构为纽带,综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政府扶持引导和行业协调联动作用,推动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着力打造环保产业发展的“ 雁阵”。

推动成立云南省环保产业集团。以云南省环保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整合省内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优势企业,支持环保产业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组建国有控股的环保产业集团。发挥集团的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和产业发展引领作用,联合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发展与转化平台,打造产业服务体系,引领云南环保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优越政策,大力推动第三方环保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和推动环保企业资产证券化,鼓励上市并购,拓展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租赁等业务,在不断拓宽投融资空间的同时,做大做强,加速发展。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研究制订“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向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剥离环保相关业务,成立专业化环保产业公司,为同行业提供高水平的第三方治理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有效整合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兼并重组。鼓励推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加强服务、宣传,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引导中坚力量企业加速发展。遴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细分领域市场占优势、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加大中坚企业扶持力度,保障企业稳步发展壮大。针对产业链短板和弱项,支持培育一批中坚企业实施“补链”“强链”行动。积极引导中坚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培育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再生资源、垃圾处理等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发展特色技术产品、专用装备、环保材料、药剂等中坚企业。

鼓励优势小微企业做细做精。引导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精特新”企业。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项目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管理等专业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运营成本。鼓励中小企业瞄准市场空白,为终端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高性能产品或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借助公共服务平台,破解融资、技术、人才等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龙头企业、中坚企业与优势小微企业的融通发展,拓展优势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


结合云南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眼未来产业发展,服务于绿色发展重大需求,发挥上游技术研发引领和资源供给优势,提升中游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技术服务竞争力,保障下游技术应用和市场服务质量和水平,重点打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水环境治理产业链、工业烟气处理特色产业链、高效节能产业链、绿色建筑建材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环保产业。

专栏1 重点产业链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上游构建固体废物的收储、预处理供应链,建立零散工业固体废物的收储、预处理体系,促进资源再分配市场化加快形成。中游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磷石膏、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下2游加大再生资源产品推广应用,安全妥善处置不可再生资源。

水环境治理产业链。上游源头防控,抓好技术推广及研发扩大市场优势,重点推广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和农业面源治理技术装备,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机制和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推广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中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和成套装备。中游污水处理,填补污染控制设备制造短板,重点推进工业废水处理与节水设备及系统、分散式污水处理成套系统、微污染水及富营养地表水净化系统、雨水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等的自主化研制、生产和基地建设。下游运维服务,培育水污染控制工程运维服务,打破部门界限,推动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务工程运维服务市场资源的整合,推动设计、工程、运维一体化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

工业烟气处理特色产业链。上游重点削减工业烟气产生量,推进工业生产工艺优化、设备升级改造、原料控制,推进锅炉、炉窑、电解槽等装置废气净化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中游重点针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恶臭气体的有组织削减和无组织收集处理工程设计、专用处理设备开发制造,提升工业烟气处理水平,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下游积极拓展废气回收、无害化处理,完善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运维服务体系。

高效节能产业链。上游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引进、创新,围绕钢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需求,开发节能低碳新技术,提升节能诊断和工程设计水平。中游推动电机电器、特种机械等用能设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能效等级用能设备,实现主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制造,提升节能技术集成、专用成套设备制造能力,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提供硬件支撑。下游围绕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节能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维护,培育壮大节能服务业,为用能单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绿色建筑建材产业链。上游以绿色建筑规划、绿色建筑标准为牵引,促进绿色建筑技术进步、绿色建筑新材料研发,提升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水平,绿色建材开发利用水平,重点培育一批科研院所、规划设计院及建筑工程公司。中游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为抓手,打造墙材、门窗、装饰、低VOCs 含量涂料、暖通、减隔震、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绿色建材系列产品,支持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支持龙头企业做精做强。下游以推广绿色建筑、应用绿色建材为重点,加快绿色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设,鼓励绿色合成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和天然材料等环保材料的推广应用。

(四)提质增效环保服务业

提升环保服务能力水平。完善节能环保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定期遴选和公布优秀服务案例,以点带面,强化示范效应。加强专业整合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激励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团队。深化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发挥服务行业的媒介作用,搭建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对接平台,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创新环保服务模式。鼓励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服务、第三方监测及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PPP、重大环保装备融资租赁等模式创新发展,开展新模式试点和节能环保“一站式”服务。推行节能、环保和回收综合服务,推动共伴生矿、垃圾收运、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共享。强化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坚企业和特色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完善环保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综合型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中小企业积极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向专、精、尖发展,构建合理分层的行业体系。完善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措施,建立完善市场信用评价机制,强化对节能环保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强化环保服务竞争与协作。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行业规模有序发展。破除环保市场“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经营。鼓励创新能力建设,支持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多元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完成激励机制,引导产业内企业公平竞争、开放合作,通过有效竞争培育优势企业,围绕优势企业实现横向、纵向、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协同创新。

(五)加快技术自主创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滇中引水、重金属污染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成果转化,引导龙头节能环保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鼓励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牵头创建云南实验室,共建共享技术研发平台,提高中小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冶金、化工、现代农业等特色行业对环保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以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为支撑,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高新技术园区、自贸区等优势,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国家及云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为依托,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重大技术“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应用与推广,形成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板。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平台,提高冶金、化工尾气净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共伴生矿及低品位尾矿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关键技术的产业转化率。定期发布重点节能、低碳、环保技术、装备(产品)推广目录,及时组织区域内和跨区域环保产业市场供需对接、技术帮扶、专家进企业等服务,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绿色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带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企业(集团)、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的多层次科技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机制,引导环保产业相关领域的技术与产品“走出去”,提升环保产业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服务绿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推动节能环保国际产能合作。用好绿色“一带一路”政策,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不断壮大我省的环保产业规模。依托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鼓励探索与周边国家开展环保领域合作新模式。鼓励企业依托自贸区发展外向型环保装备制造业,参与境外环境工程建设。鼓励外经贸企业投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打造境外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

推动环保企业走出去。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参加各类双边或国际节能环保论坛、展览及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等,充分利26用相关平台进行交流推介,开展国际合作,增强“走出去”的能力。培育国际化的环保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遇,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绿色援助,结合受援国需要和我国援助能力,积极安排公共环境基础设施、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环保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出口成套环保设备,承接境外各类环保工程和服务项目。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利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昆交会)构建环保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环保核心关键技术和设备。依托澜湄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及滇缅、滇老、滇越国际经济合作圈等合作平台,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治理、跨界水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交流合作。建立与毗邻国家环境友好型城市伙伴关系。

(七)推进产业数字化建设

建设产业信息数据共享体系。完善网络资源建设,打通环保产业信息资源传输通道,非涉密环保产业信息实现“上云上平台”管理。建立健全环保产业信息交互平台,建立完善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云南环保产业信息“一张网”,提升数据数据共享服务、信息决策支持能力。

建设企业端信息化系统。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端信息平台,形成集过程监控、数据管理、综合决策一体化信息系统。鼓励第三方机构建设企业环境资源管理服务云平台,为节能环保企业资源交换、行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专业服务。鼓励园区和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设区域性智慧环境平台。支持回收行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加快构建回收、运输、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城乡固体废物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监管体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来源丨南宁日报     编辑:危险废物处置平台  转载请注明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各有关单位: 

    当前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结构不合理,吃不饱吃不 下吃不了现象并存;产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普 遍偏小;产业技术水平低,低值低水平利用普遍,部分危险废物设 施老旧落后,难以长期稳定达标排放。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 案》提出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包括 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规范危险废 物利用,健全财政金融政策,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为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助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 发展,无忧固废网联合权威机构于 2021 年 10 月 29-31 长沙共 同举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一、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110 29-31 29 日报到)地点:湖南 长沙

二、会议主要议题

模块一 政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2. 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 解读 

3.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动态及其对危废行业的影响2 / 6 

4. 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5.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财政金融政策 

6. 危险废物资源化污染控制标准体系设计与制订方法 

7. 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案例分析 

模块二 企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 

8. 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9. 水泥窑协同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10.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环境法规风险规避 

11.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第三方服务模式探索 

12. 典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运营发展案例 

模块三 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13. 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 

15. 二次铝灰资源化利用技术 

16. 工业副产盐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 

17. 废酸适用性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实践 

18. 精馏残渣的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 

19. 电镀污泥和冶炼废渣中金属的回收技术 

20. 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回收新技术 

21. 抗生素菌渣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实践 

22. 废活性炭的再生与高值利用技术与实践 

23. 废漆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24. 工业炉窑协同处理危险废物技术 

25. 等离子技术在危废处置的应用

(二)供需对接

此次会议旨在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先进适用技术 和设备推广应用,助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征集:本次会议面向全行业征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当 前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和 业内精英现场答疑解惑。技术、设备征集:本次会议面向国内外征集并推广危险废物利 用处置和污染环境防治适用技术和设备,经专家委员会筛选后汇编 成册,面向参会代表发放。企业展览:为更好地搭建供需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共设置 30 个企业展位,展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并与客户面对 面交流互动,实现精准匹配供需。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无忧固废网 

承办单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生态环保产业分会 

         北京索丽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参会单位

1.危险废物监管、产生、经营、收集、运输、处理处置企业;  

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技术研发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3.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收集转运、在线检测等相关设备制造企 业;

4.投融资机构; 

5.相关媒体。

五、收费标准

A(参会费用):2800/(含会务、学习资料、场地、午餐)

B(展位服务)10000元(含2个免费参会名额)。

C(演讲报告)详情咨询会务组。 冠名赞助、协办单位、支持单位、晚宴赞助、企业专场活动申办和实物赞 助请联系会务组商洽。

联系人:靳艳云
咨询及报名联系方式

电  话:15340187079

微  信:18311153598

邮  箱:jinyanyun@51gufei.com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加微信


历届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