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通知】中关村火花活动—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医学创新转化专场活动通知
发布时间:2022-01-01 来源:北大科技成果
敬请关注
微信号:北大科技成果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联合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定于2022年1月5日(周三)上午(9:30-12:00)共同举办中关村“火花”活动——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医学创新转化专场,届时将有4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路演。
一、活动时间:
2022年1月5日(周三)上午9:30-12:00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三、活动参与方式
腾讯会议软件直播
会议号:655 741 533
五、活动议程
(一)开场及活动介绍
主持人开场
领导致辞
(二)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及交流
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项目研发及应用
基于可降解材料的新型栓塞器材的研发与验证
宫腔操作定量评价和智慧训练系统
快速筛查与防控新冠肺炎科研产品
(三)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六、项目简介
1、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项目研发及应用
——阮国瑞
项目简介:
项目组多年来专注于血液病分子标记物的研发及应用,在血液病分子诊断领域,研发了多种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新的分子标记物及检测技术,已授权的相关专利达25项,多项新研发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已在临床应用,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AGE-C1/CT7、MAGE-C2/CT10和MAGE-A3基因的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SRP2检测均已成为常规诊断项目,在血液肿瘤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微小残留病监测及治疗方案选择中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简介:
负责人阮国瑞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项目/成果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审委员。
项目需求:
2、基于可降解材料的新型栓塞器材的研发与验证
——张韬
项目简介:
研究团队申请专利并研发验证一系列基于可降解医用栓塞器材,分别设计了硬质(利用镁锌锰钙等金属元素)和软质(聚乳酸等材料)在生物体内可降解成无毒性代谢物的特性,使产品不仅具备现有弹簧圈的原始韧度和快速致血栓化等功效,还突出了可降解材质在治疗安全期后可以完全降解,无残留,避免占位效应和感染风险等优势,可明显改善栓塞后的远期疗效和影像兼容性,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团队简介:
张韬,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项目总负责人,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全军血管外科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后。目前研发团队包括临床创新团队骨干成员6名,2名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项目需求:
3、宫腔操作定量评价和智慧训练系统
项目简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经过五年的深入探索和迭代,合作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宫腔操作定量评价和智慧训练系统——鸿嘉安(HOJA),其有效性和创新性已得到国内外妇产科专家的一致肯定。本项目是为了解决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宫腔操作难以实现智慧化教学和精准化评价的困难,通过医学、工学、新一代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历经近5年联合攻关,在较大规模推广应用后推出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团队简介:
本项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王建六教授、鹿群教授和刘春兰教授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张珏教授团队合作完成。
项目需求:
4、快速筛查与防控新冠肺炎科研产品
——要茂盛
项目简介:
团队研发的呼气检测系统在几秒内能够检测出呼出气标志物,可以实现大规模人群的快速筛查,目前处于测试筛查新冠肺炎阶段。此外,还包括可快速回收封闭与半封闭空间的“垃圾空气”专利技术等。
团队简介:
要茂盛,北京大学长聘教授/Boy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生物气溶胶与空气污染健康研究。目前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与环境健康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项目需求:
项目需求合作方式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等。
六、联系人
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杨老师,13810355062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
李老师,1800133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