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通知】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生命科学领域专场活动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北大科技成果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定于2022年3月22日上午(周二9:30-12:00)共同举办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发布会生命科学领域专场活动,届时将有5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路演。


一、活动时间:

2022年3月22日(周二)9:30-12:00

二、活动形式

腾讯会议

会议号:838 362 864

三、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四、活动议程

(一)开场及活动介绍

  1. 主持人开场

  2. 领导致辞

(二)科技成果项目路演及交流

  1. 抗体-核酸偶联技术平台及抗体-DNA偶联药物的开发

  2. 动态螺杆式微反应器

  3. IVD用微球连续化工艺开发

  4. 锰佐剂

  5. 生物试剂国产化

(三)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五、项目简介

1、抗体-核酸偶联技术平台及抗体-DNA偶联药物的开发——张志祥

项目简介:

项目组初步研发的曲妥珠单抗-DNA-阿霉素-奥沙利铂偶联ADC(YZ-ADC001),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出显著性效果,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工作。该ADC的DAR为120,同时链接了奥沙利铂和阿霉素(或其他毒性分子),在1mg/kg的剂量下,19天后,裸鼠的原位癌体积缩小了30%,优于阿霉素、赫塞汀、赫塞莱等分子以及赫塞汀与阿霉素和奥沙利铂联用。后续我们将针对不同的肿瘤,开发不同策略的连接子和毒素分子。


团队简介:

张志祥博士,执行董事,负责公司全面事务。兰州大学本科学习生物,中国药科大学硕士学习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习物理。

彭程博士,研发总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博士后。负责ADC、益生菌和诊断试剂开发。在微生物菌种筛选和表达物的开发具有深厚的造诣,成功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以及林可霉素高表达量菌种。

王雷硕士,有机合成总监。中南大学硕士,具有丰富的有机合成经验。


项目需求:

医疗检测企业、医疗设备厂商、传感器厂商、高纯度晶体供应商。


2、动态螺杆式微反应器——张志祥

项目简介:

针对板式微反应器存在压降大、易堵塞的难点,根据螺杆式热熔挤出机的工作原理,提出动态螺杆式反应器设计思路,制造出样机,通过螺杆推进的方式,可以将反应液中的固体颗粒推送出反应器,解决了反应器结晶堵塞的问题;同时,螺杆推送对反应液施加压力,降低反应器两端的压力降;更具有特点的是,螺杆带动液体在横向方面混合和转动,增加了反应液混合效果和延长了反应路径,并在盐酸苯肼的工艺改造上显示出优于板式反应器的效果。


团队简介:

张志祥博士,执行董事,负责公司全面事务。兰州大学本科学习生物,中国药科大学硕士学习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习物理。

彭程博士,研发总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博士后。负责ADC、益生菌和诊断试剂开发。在微生物菌种筛选和表达物的开发具有深厚的造诣,成功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肽以及林可霉素高表达量菌种。

王雷硕士,有机合成总监。中南大学硕士,具有丰富的有机合成经验。


项目需求:

项目合作。


3、IVD用微球连续化工艺开发——陈洁

项目简介: 

开发了一种制备检测用微球的连续化工艺,本工艺便于灵活调节微球尺寸、磁含量或者着色染料,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均一的优点。本项目目前即将完成小试优化,可以快速进行放大生产。


团队简介:

陈洁博士具有10年以上药品研发和研发管理工作经验,带领研发团队完成多个药品的商业化和一致性评价。

在微/纳米制剂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博士期间参与微球相关的国家重大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开展脑部靶向药物微球的研究。对微球制备工艺、配体/抗体修饰、质量控制、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项目需求:

项目合作开发。

4、锰佐剂——蒋争凡

项目简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北京大学“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资助下,蒋争凡博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锰元素在cGAS-STING通路中发挥“警报素”与“激动剂”的双重功能,极大提高机体对DNA的敏感性(Immunity, 2018);锰离子能直接激活cGAS的酶活,以非经典方式催化合成第二信使2’3’-cGAMP。纳米锰佐剂兼具免疫增强剂和递送系统的特点,能显著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基于以上原理,蒋争凡博士团队自主研发出新型纳米锰佐剂,可用于抗体制备、疫苗研发、肿瘤治疗。


团队简介:

蒋争凡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项目需求:

锰元素免疫佐剂销售、锰元素佐剂的人用/兽用合作开发等。

5、生物试剂国产化——蔡文博

项目简介:

以“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中国智造”为宗旨,力求将其自有技术应用于从生命科学基础科研到转化医学研究、临床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主要集中研发推广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产品。致力于推出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国产生物试剂产品。


团队简介:

江苏晨逸京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底成立,位于启东市,毗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综合型生物企业。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团队核心:杨雅丽:项目经理,细胞生物学博士;智庆文:项目负责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蔡文博:研发组组长,生物硕士;陈烨:研发组副组长,生物硕士。以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7人。

团队依托华东产业研究院生物试剂中心丰富的资源、完善的仪器设备,主要集中研发推广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产品。团队与华东产业研究院生物试剂中心携手,致力于推出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生物试剂产品。


项目需求:

项目合作。

六、联系人

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010-62757181

kjkfb@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