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检测分析技术手册-1

发布时间:2022-07-15   来源:北达燕园微构分析测试中心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精选优质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文章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继续关注,如能转发不胜感激,我们愿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艺术品检测分析技术手册

【荷】米尔科·登莱乌  著

王方 译

前    言

本书是艺术品与文化遗产研究通用技术汇编,书中介绍了该领域 50种常用的科学技术。本书也是第一本为方便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理解这些技术而编写的著作。譬如艺术博览会的审查委员、艺术行业的律师、艺术品交易商、艺术品收藏家、艺术品保护修复师、艺术史学家、艺术家遗产代理人和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接触艺术品的时候都会阅读与之配套的科学报告。这种报告在理想的情况下会附带一份提要,用非专业人士可以理解的语言对检测结果加以解释。但如果相关人士缺乏这些技术的基本知识,就无法分辨这项技术是否对症,检测结果是否与结论相符,也无从知晓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与艺术品配套的科学报告多种多样,详细程度不尽相同,解決问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举例来说,X射线荧光法因成本低廉、设备便携而广受欢迎,也因此成为艺术品研究的常用技术。然而一些艺术品的关键问题不仅需要元素分析,还需要分子分析、显微分析或成像分析才能解决,仅使用一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非专业人士在阅读与文物相关的科学报告时,便可藉此书为指南,对这些报告进行评估,对其中的数据提出有益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后续要求。此外,非专业人士在委托科学单位工作时,也可运用本书中的信息来检查拟定的检测方案是否对症。


对于提供科学服务的单位,监督机构并不会就鉴定研究和鉴定条件对其进行认证。而提供此类服务的,既有商业单位,也有学术单位、博物馆和拍卖行的实验室,并不是每家单位都必须掌握所有鉴定技术,且知悉各项技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不是每家单位都有这个背景和实力。他们也不是每次都能为接手的任务选出恰当的技术。另外,有些单位在出具鉴定证书时,也不会提供与分析方法相关的支撑数据或信息。这样一来,客户就得明白自己得到的报告是否有用,能否解决工作对象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委托制作科学报告前,客户必须先对供应商和拟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审慎的调查。


这本《艺术品检测分析技术手册》的撰写者皆为文化遗产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目的在于为艺术市场相关人士提供一本重要的工具书。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现有技术的进步,本书还会不断增补,促进艺术领域工作人员与文化遗产科学家的有效合作,为艺术行业的科学工作带来更高的透明度。

《艺术品检测分析技术手册》编委会





1. 昼光照相术  


1. 分 类

昼光照相术(daylight photography )属于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它所利用的昼光属于电磁频谱中可见光波段。


2. 说 明

昼光照相术是利用摄影器材在昼光下记录耐久影像的方法。可以用电子图像传

感器成像,也可以用摄影胶片之类的化学感光材料成像。


3. 应 用

昼光照相术是一种表面可视化技术,用于绘画的档案记录与鉴定。

档案照相的照片类型包括:

(1)正面整体、正面局部照相;

(2)背面整体、背面局部照相;

(3)带钉包边照相;

(4)侧光照相;

(5)显微照相;

 (6)可见光高分辨率数字显微成像(照相模式、水平拼接模式或视频模式);

 (7)可见光与紫外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照相模式、高度合成模式 ( 3D-Stacking )水平拼接模式或视频模式影像]


4. 局限性

昼光照相的缺点是,照片中绘面色彩可能失真,拍摄对象的尺寸和表面肌理也可能失真。


5. 补充技术

紫外照相术、红外照相术、红外反射成像、红外假彩色照相术、X射线照相术、X射线荧光成像、K-edge 成像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


6. 技术规范与注意事项

使用该技术应注明以下参数:

相机/设备

镜头

曝光时间

感光度(1ISO)

光源

滤镜

—比例尺


7. 技术简史

艺术史照相档案的推行始于 20 世纪初。这类档案材料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记录和阐释艺术作品。最早采用艺术史照相档案的人包括理查德 • 哈曼(RichardHamann )、阿比•瓦尔堡( Aby Warburg )、罗伯特• 威特爵士( Sir Robert Wit )威廉 •马丁• 康韦 (Wiliam Martin Conway )、伯纳德 • 贝伦森( Bernard Berenson )、科内尔斯 • 霍夫施泰德 •德格罗特 ( Cornells Hofstede de Groot ) 和海伦 • 克莱 • 弗里克 ( Helen Clay Frick )。


8. 文 献

[1] http://nyarc.org/content/photographic-study-collections-consolidated (Retrieved 15-01-2018)

[2] Caraffa C. (ed.) "Photo Archives and the Photographic Memory of Art History". Berlin and Munich: Deutscher Kunstverlag. (2011)

[3] Prokop E. "Photographic Study Collections Consolidated"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06)





2.紫外(UV)照相术 

1. 分 类

紫外(ultraviolet, UV)照相术属于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它所利用的紫外线属于电磁频谱中非可见光波段。


2. 说 明

紫外照相术是一种表面可视化技术,利用颜料表面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的荧光色进行分析。构成颜料层的物质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因此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辦一些昼光下看上去相似的颜料。紫外光源在最大发射波长约为 365nm时可取得最佳成像。


3. 应 用

紫外照相术是非侵入性技术,用于显示修复区域和全色区域,可以识别出非原作材料。这项技术可以区分不同时期涂施的有机材料或颜料。经过后期修改的画面在紫外线照射下会表现出不连续的荧光反应,显现出或暗或亮的斑块,因此可以用紫外照相术来直观鉴定原作的状态。紫外照相术也是鉴定光油相对老化年龄的最有效工具之一随着光油老化,它的荧光反应会逐渐增强,这个变化规律可用来比较同一幅画作表面不同时期光油涂层的相对老化年龄。此外,紫外照相术可用于辦识末穿透颜料层的微裂纹。这种成像技术也可以检测带着有色光油或掺了颜料粉的光油的画作,但这些光油层会对紫外线造成阻滞,使全色区域和复绘区域显得模糊不清。


4. 局限性

较厚或较暗的光油层会影响紫外照相术的客观解读,使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受到局限。因此,紫外照相术不应单一使用,必须结合其他种类的分析。紫外照相术也无法给出光油的绝对年龄,只能区分不同时期光油的相对年龄,因此应配合使用可识别紫外阻滞层的技术,如红外照相术、红外反射成像、红外假彩色照相术,以便更明确地显示全色区域和复绘区域。因为参数差异和视觉分析结果的多样性,紫外照相术无法设立对照标准。

警示:紫外线辐射对使用者极为有害,会造成皮肤和眼腈永久损害。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对光油层和颜料层有害。


5. 补充技术

皇光照相术、红外照相术、红外反射成像、红外假彩色照相术、X射线照相术X射线荧光成像、Kedge 成像以及同生辐射 X 射线荧光成像。


6. 技术规范与注意事项

-相机/设备

-镜头

-曝光时间

-感光度(ISO)

-光源

-滤镜


7.技术简史

紫外线扫描研究是军工行业在 20 世纪 10年代和 20年代开发的技术。第一台紫外线灯是在20世纪20 年代末由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 威廉 • 伍德 (Robert Wiliam Wood, 1868—1955)用滤光灯原理研制而成。詹姆斯 • 罗莱默 ( James Rorimer)在1931 年前后开始将紫外照相术应用于绘画研究领域。


8. 文 献

[1] Carden M.L, ''Use of Ultraviolet Light as an Aid to Pigment Identification'', APT Bulletin.(1991)

[2] Autenrieth H.P.., A. Aldrovandi, P. Tuck, ''Die Praxis der UV Fluoreszenzfotografie", Zeitschrift für Kunsttechnologie und Konservierung 4, pp. 215-234. (1990)

[3] Moles A., M. Matteini, P. Tiano, ''Infrarosso a colori e altre tecniche fotografiche del tipo"''remote sensing" per l''indagine delle opere d''arte'', Metodo e Scienza. Operativita'' e Ricerca nel Restauro, pp. 295-300. (1982)

[4] de la Rie R., ''Fluorescence of paint and varnish layers (Part I)'',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7, pp. 1-7. (1982)

[5] de la Rie R., ''Fluorescence of paint and varnish layers(Part. I)'',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7, pp. 65-69. (1982)





3.红外(IR)照相术 

1. 分 类

红外(infrared,IR)照相术属于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它利用的红外线属于电磁频谱中非可见光波段。


2.说 明

红外线可穿透大部分颜料层,穿透深度因颜料层厚度、颜料成分和入射红外线波长而异。富碳介质会吸收红外线,因此可利用红外照相察看颜料层下方的富碳介质层。这种技术利用的是波长 900~1000 nm 的红外线,与红外反射成像相似,但穿透深度较浅。同步辐射红外照相可显著增强信号,更适用于只有痕量组分的小型样品。


3. 应 用

红外照相术尤其适用于为绘画底层素描和底稿成像。底层素描或底稿可以显露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该层富碳颜料的含量、上方覆盖的颜料层厚度、颜料层中颜料粉的类型以及底料层的颜色。这项技术可提供的信息包括绘画的结构、画家的技法、历史修复和历史状况信息。


4. 局限性

红外照相术的有效性受限于颜料层中吸收或反射红外线的颜料,以及底层素描或底稿材料的性质。用红外照相术可以穿透红色或白色之类较浅的颜色,而遇到蓝绿之类较深的颜色就要用红外反射成像了,后者才能为较深颜色覆盖下的底层素描/底稿成像。此外,这种方法可能也很难检测出铁基墨水素描,因为铁基墨水不同于含碳的素描色层,无法有效吸收红外线。再有,红外线也很难有效穿透厚颜料层。


5. 补充技术

昼光照相术、紫外照相术、红外反射成像、红外假彩色照相术、X射线照相术、X射线荧光成像、K-edge成像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成像。


6.技术规范与注意事项

-相机/设备

-镜头

-曝光时间

-感光度(ISO)

-光源

-滤镜


7.技术简史

一张红外照片发表于1910年,刊登在1910年2月《世纪杂志》(The Century Magazine) 上罗伯特 •伍德(Robert Wood)的一篇描述该现象的文章中红外感光胶片发明于 20 世纪 30年代,是用当时可见光照相的卤化银晶体加不同染料制成的。这项技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军的发展之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直到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红外照相术才成为绘画的常规检查方法。


8.文 献

[1] Spitzing G., ''Infrarot-und UV-fotografie'', München: Lanterna Magica. (1989)
[2] Wood R.W, ''A New Departure in Photography'', The Century Magazine 79 (4), pp. 565-572. (1910)

未完待续......


END


北京北达智汇微构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咨询服务包括:北京高校科技资源对接、危险废弃物梳理、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项目竣工验收、场地环境调查等多个领域。

开展的分析测试服务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土壤矿物检测、水质检测、场地环境检测、二噁英检测、建材VOC检测、固废检测、理化参数等检测项目,已取得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ISO/IEC 17025检测实验室认可资质。

科学仪器研发方面:具备国内领先的 X 射线衍射 / 荧光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能力,在 X 射线分析仪器的开发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单位先后通过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    

若您有任何咨询问题,可联系我们,我们会为您解答。
400-0064-028 、010-62423361

公司网址:www.labp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