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大地》连载16——基于“美丽云南•新丛林生态”区域发展战略策划的基础调研:以云南德宏州三台山乡出冬瓜村为例(2)

发布时间:2014-10-29   来源: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 调研地图·南征北战]

对这四个先期调研的分项目,我们划出了四个调研区域:一个是滇西:大理、丽江方向;一个是滇东南:西双版纳方向;一个是滇东:文山方向;最后一个是滇西南:德宏州方向。基本覆盖了云南全境有特色的自然与人文区域。

[ 调研地图之:生活方式调研]

这种基础性的研究很广泛,比如说有旅游产业化、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生态影响的调研等。我们选择实在地了解云南山居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探索具有世界意义的后发展地区城市文化及地域经济模式。

现就将由我和王昶老师所带领的“生活方式”分项目的调研活动做一个翔实的

介绍: 本调研分项目由教师2 人和学生12 人(本科10 人、研究生2 人)共同组成。分成四个调研小组,每组3 人,分别承担策划、实施、统计职责。

[ 梳理思路,明确对象]

首先,老师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以决定调查样本选取地点与对象,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与评估,我们决定选取云南省德宏州三台山乡的一个小型自然村落为样本地点,理由如下:

1. 德宏州位居云南西南部,在经纬度上属于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与“新丛林生态”主题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态上较为接近。

2. 三台山乡地处横断山脉的南部群山之中,山高路险的散点式居住模式使得村民们的生存环境还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其古朴的生活方式也更接近“原生态”状态。

3. 德宏州三台山乡是德昂族的聚居地,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和典型的山居民族,这在云南众多的依山为居的“丛林”生活方式中具有样本的价值。

4. 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完整鲜明的民族文化形态,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镇,2006 年,其传统文化保护区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对于云南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来说, 也具有样本性意义。

[ 背景检索·问卷设计]

选地确定以后,我们就德宏州三台山乡出冬瓜村的概况历史、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习俗、民族风情等详细背景文献,进行了一个月的分工检索,大致情况如下:

出冬瓜村位于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潞西市三台乡中部,总人口6517 人。2006 年,三台山乡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虽然德昂族只有1 万多人,但分布范围非常广, 他们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濮人的后代。

德昂族的传统民居为竹楼(干栏)形式,与傣族和景颇族的竹楼不同,顶头很高,形似“诸葛亮的帽子”。火塘被德昂族视为家族的象征和家庭人畜兴旺的保护神,火塘的不同方位也被视为家族成员不同地位的象征。楼房的楼梯,一把设于正门前,凡亲友来访均由此处出入;另一把设在后门,可通往菜地或碓房,小伙子“串姑娘”时一般走此门。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达古达楞莱标》古歌集中反映了德昂族与茶的渊源关系。从古至今,茶在德昂人的日常生活、社交礼仪、化解矛盾、治疗疾病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地位。

根据调研要求,我们确定了取样模式,并提前设计出调查问卷。基本分为“访谈型”与“数据型”两个大类。访谈型主要用于记录被调研对象的现状、兴趣、倾向等答案,数据型问卷主要用于进行定量比较。我们事前设定相关的比较项目及数据形式, 以便调查结束后进行准确有效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此次调查重点在“生活方式”(文字描述及图片或实物取样)及其原理。计划在村寨中抽取10—20 名村民, 年龄分别为少年、中青年、老年,受教育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尚不确定该村的最高学历),性别上男女各占一半。每卷提问控制在30 题左右,卷面数据控制在10 个左右。

[ 田野体验·实地调研]

2013 年3 月22 日—30 日,第一次下乡,从昆明出发,经保山、芒市、三台山出冬瓜村至瑞丽。为期10 天,此次踩点,摸清实际情况,核实前期准备工作,修正问卷的设计。

2013 年4 月26 日—5 月10 日, 第二次下乡, 由昆明直奔三台山出冬瓜村。为期10 天在出冬瓜村的蹲点再调查,完成了23 份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视频和图片。

我们通过与村民们同吃同住,细心观察,切身体验,及交流谈心这几方面来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并发现其潜藏着的“丛林生态”新生存特征及未来价值。


【内容分享】

点击右上角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往期内容】

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