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学资料室

服务查询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059.1-于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201X(9)

编辑:本站 点击: 来源:网上搜集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5日
约束条件,即限制数为1。由此可得自由度=n-1。
 2 当用测量所得的组数据按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校准曲线确定t 个被测量时,自由度=n-t 。如果另有r个约束条件,则自由度=n-t-r。
 3 自由度反映了相应实验标准偏差的可靠程度。用贝塞尔公式估计实验标准偏差s时,s的相对标准差为:若测量次数为10,则=9,表明估计的s的相对标准差约为0.24,可靠程度达76%。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自由度,称为有效自由度eff ,用于在评定扩展不确定度Up时求得包含因子kp
4.27 协方差(covariance)
协方差是两个随机变量相互依赖性的度量,它是两个随机变量各自的误差之积的期望。用符号C0V(X,Y)或V(X,Y)表示V(X,Y)=E[(x-x)(y-y)]
注:定义的协方差是在无限多次测量条件下的理想概念。有限次测量时协方差的估计值用s(x,y)表示:

注:1,定义的协方差是在无限多次测量条件下的理想概念。有限次测量时相关系数的估计值用r(x,y)表示,

2,相关系数是一个[-1,+1]间的纯数,
        3, 对于多变量概率分布,通常给出相关系数矩阵,该矩阵的对角线元素为1。
5.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依据本规范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一般流程见下图:

5.1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5.1.1 由测量所得的测得值只是被测量的估计值,测量过程中的随机影响及系统影响均会导致测量不确定度。对已认识的系统影响进行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仍然只是被测量的估计值,还存在由随机影响导致的不确定和由于对系统影响修正不完善导致的不确定度。从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上所作的A类评定、B类评定的分类与产生不确定度的原因无任何联系,不能称为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
5.1.2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包括被测量的估计值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中可能导致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a)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 (如最大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