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测量模型中增加附加输入量来反映对影响量的认识不足。
注:例如在5.2.1的例中,必要时,电阻器的损耗功率P的测量模型中还需要考虑将电阻上已知的温度分布不均匀、电阻温度系数的非线性以及电阻与大气压力的关系作为附加输入量。
4.2.5 测量模型中输入量可以是:
a) 由当前直接测得的量。这些量值及其不确定度可以由单次观测、重复观测或根据经验估计得到,并可包含对测量仪器读数的修正值和对诸如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湿度等影响量的修正值。
b) 由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计量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的量,以及由手册查得的参考数据等。
5.2.6 在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时,测量模型中的每个输入量的不确定度均是输出量的不确定度的来源。
5.2.7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测量模型为线性函数的情况。如果是非线性函数,应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忽略其高阶项后将被测量近似为输入量的线性函数,才能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当测量函数为明显非线性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必须包括泰勒级数展开中的主要高阶项。
5.2.7 被测量Y的最佳估计值y在通过输入量X1,X2,…,XN的估计值x1,x2,…,xN得出时,可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当f是输入量Xi的线性函数时,它们的结果相同。但当f是Xi的非线性函数时,应采用(5)式的计算方法。
5.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5.3.1概述
5.3.1.1每个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用其概率分布的标准偏差估计值表征,称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ui表示。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就是要获得每个分量的标准偏差估计值。根据对Xi的一系列测得值xi得到实验标准偏差的方法为A类评定,根据有关信息估计的先验概率分布得到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方法为B类评定。
5.3..1.2在识别不确定度来源后,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作一个预估算是必要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重点应放在识别并评定那些重要的、占支配地位的分量上。
5.3.2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A类评定
5.3.2.1 评定方法
对被测量进行独立重复测量,通过所得到的一系列测得值,用统计分析方法获得实验标准偏差s(x) ,当用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估计值时,被测量估计值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

5.3.2.2基本方法&mdash